“喝粥养胃” 是大众熟知的养生说法,但并非所有粥都适合自己。不少人盲目喝粥,反而加重脾胃负担。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中医团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辨证角度拆解喝粥养胃的讲究,教大家选对粥、喝对粥,真正呵护脾胃健康。
1.不同体质对应不同粥品
医院中医强调,喝粥养胃需 “因人而异”。针对脾胃虚寒者(常怕冷、吃凉食易腹泻),推荐小米南瓜粥,小米温性养胃,南瓜补中益气,搭配少量生姜末,可增强暖胃效果;针对脾胃湿热者(易口苦、舌苔黄腻),适合绿豆薏米粥,绿豆清热、薏米祛湿,煮时少放糖,避免加重湿热;针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山药莲子粥是优选,山药健脾益气,莲子固肠止泻,熬煮时可加少许芡实,进一步提升健脾功效。医师会根据患者体质,精准推荐适配粥品,避免 “千人一粥” 的误区。
2.火候与时长影响养胃效果
很多人忽略熬粥火候,导致粥品难消化。南京太乙堂中医指出,养胃粥需 “久熬慢煮”。大米、小米等谷物需提前浸泡 1-2 小时,让食材充分吸水;熬煮时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熬 30 分钟以上,直至粥体浓稠、米粒开花,这样的粥更易被脾胃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此外,熬煮杂粮粥时,避免加入过多豆类、粗粮,过量易导致腹胀,可搭配少量大米调和口感,兼顾营养与消化。
3.这些误区别踩坑
医院中医还提醒,喝粥养胃需避开常见误区。避免喝滚烫的粥,过高温度会损伤胃黏膜,建议放至温热(40℃左右)再喝;不建议长期只喝白粥,白粥营养单一,长期食用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可搭配少量清淡小菜(如焯水青菜、少油豆腐),补充维生素与蛋白质;睡前 1 小时内不建议大量喝粥,以免增加夜间胃肠蠕动负担,影响睡眠质量,若睡前口渴,可喝小半碗温粥即可。
喝粥养胃看似简单,实则藏着诸多讲究。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用专业辨证理论,为大家梳理选粥、熬粥、搭配的要点,帮助大家科学养胃。若有脾胃不适,可到医院咨询中医,获取个性化的养胃方案,让脾胃养护更精准、更有效。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