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并非悄然来袭,身体在病变初期会通过细微变化释放信号。中医强调“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在表现洞察脏腑功能失调。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梳理出以下需警惕的异常表现,助您早发现、早关注。
一、呼吸系统的异常“警报”
1.久咳不愈需留心
持续2周以上的干咳或咳痰带血丝,尤其是晨起时阵发性呛咳,可能提示肺络受损。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邪侵袭或痰瘀互结均可导致肺气失宣。
2.胸闷气促非小事
活动后胸闷、气短,甚至平卧时加重,需警惕肺气郁闭。这类似于中医所述“肺胀”表现,多因痰浊阻肺或气滞血瘀引发。
3.声音嘶哑超半月
无明显诱因的声嘶,若伴随咽部异物感,可能反映肺阴亏虚或痰火互结。中医将此类症状归为“喉喑”范畴,需与普通咽炎鉴别。
二、全身状态的微妙改变
1.体重骤降非好事
未刻意减肥情况下,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中医称为“形瘦”,多因正气亏虚、邪毒内盛所致,需警惕消耗性疾病。
2.持续低热要重视
午后潮热(体温37.5℃左右),伴盗汗、乏力,中医谓之“阴虚发热”,可能反映邪热伏肺或气阴两伤。此类发热需与普通感冒鉴别。
3.肩背疼痛需排查
单侧肩胛骨持续性钝痛,夜间加重,中医称为“肺痹”,多因痰瘀阻络引发。此类疼痛易被误诊为肌肉劳损,实则需结合具体检查。
中医强调“治未病”,但“防”的前提是“察”。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温馨提醒,40岁以上人群应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一次肺部专项检查。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是保护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异常表现持续存在时,及时就医排查远比盲目调理更重要。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