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脑瘤在中医中称为“伏梁”或“瘤病”,是指因痰浊凝结、气血瘀滞于脑部,赘生形成肿块,以部位固定的局限性头痛,颅骨外压痛,并出现脑部受压所致相应的麻木、瘫痪等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病因:中医认为脑瘤的病因复杂,多与七情不舒、劳欲过度、家族遗传、外伤、内分泌紊乱、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气血不畅,痰浊内生,瘀血阻滞经络,进而形成肿瘤。
中医对脑瘤的症状表现有着详细的描述,主要包括:
头痛:部位固定的局限性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头痛可能是持续性钝痛,随颅内压增高而加剧。
颅内压增高症状:如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可导致视力模糊、失明等视觉障碍。
运动及感觉障碍:瘤体挤压脑的不同部位,具有相应的不同症状,如失语、失写、偏盲、幻觉、幻听、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眩晕、步态不稳、眼球震颤、运动失调、瘫痪等。
全身症状:如神疲乏力、面色胱白、头晕头重、眩晕耳鸣、四肢无力、记忆力障碍、烦躁等。
中医诊断脑瘤主要依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形态、舌象等,以判断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状态。
闻诊:听取患者的声音、气味等,以判断病情。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饮食习惯等,以了解病情。
切诊:通过切脉、按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脉象、腹部情况等。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头颅MRI、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通过血液检查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
中医治疗脑瘤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配制个体化方剂。常用中药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和胃、益气养阴等功效的药物。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补益正气,达到治疗脑瘤的目的。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肝潜阳。常选用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由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脑瘤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穴位贴敷:将药物研磨成细粉后加适量辅料调制而成饼状外用的一种传统外治法。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应穴位进行贴敷,能起到一定的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对于某些类型的脑瘤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推拿疗法:在专业人员操作下对人体经络、腧穴进行按摩、推拿的一系列手法操作活动过程。此法能够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减轻因脑瘤引起的相关不适症状。
预防:中医强调预防脑瘤的重要性,提倡调整饮食结构、定期体检、情志调节、适当运动等预防措施。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对有脑瘤家族史或头部外伤史的人群;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适当的情志调节;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调护:脑瘤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就医处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五一假期,春末夏初之际,气候多变,人体气血运行也随之受到影响。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此时是养护身体、预防疾病发作的好时期。掌握一些中医养生要点,能帮助大家平稳度过假期。一、起居有常 调和阴阳假期里,不少人容易打乱日常作息,熬夜追剧、聚会娱乐。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
你是不是时常感到头晕、头痛,眼前偶尔发黑,还伴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看似平常的小毛病,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是人体气血运行出现异常的表现,致使脑部失去充足濡养。中医理论里,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在经络中顺畅运行,滋养着全身脏腑组织。
高血压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社交生活,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困扰。了解这些影响并积极应对,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社交活动受限1.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社交参与度降低: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可能不适合进行过于剧烈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例如,一些原本喜欢参加户外运动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形成途径有所不同。原发性高血压的成因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而继发性高血压则主要由特定的疾病或因素引起。以下是具体介绍:一、原发性高血压1.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其亲属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约 60% 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