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血不畅是根源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当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像河道中水流缓慢甚至停滞,容易形成瘀血。在脑血管中,瘀血阻滞,就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梗。比如,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抑郁的人,气机容易郁滞,气行不畅则血行受阻,增加了脑梗的发病风险。二、痰湿内
03-25
2025
深夜失眠时,你是否感觉颈部血管突突跳动?工作压力爆棚时,是否察觉耳后动脉隐隐作痛?这些被忽视的“身体信号”,或许正是颈动脉斑块在情绪风暴中悄然生长的预警。一、颈动脉斑块:情绪淤积的“有形之痰”《黄帝内经》有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情志波动看似无形,却在经络中掀起惊涛骇浪。颈动脉作为连接
03-24
2025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并非单纯的血压升高问题,而是人体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外在表现。而保持好心情、好心态,对于高血压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稳住高血压的“定海神针”。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良情绪就像隐藏在身体
03-24
2025
你知道吗?从30岁开始,血管壁上就可能长出第一块“锈斑”——动脉硬化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它像潜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无声地侵蚀着全身血管,直到某天突然引爆心梗、脑梗或肾衰。但别怕,中医的智慧能帮你“拆弹”。01动脉硬化:气血不畅的隐形杀手动脉硬化,简而言之,就是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导致血管腔狭窄
03-24
2025
春养肝,夏护心,秋润肺,冬补肾——中医养生智慧中,“治未病”的理念始终贯穿四季轮回。心脑血管健康作为生命之河的“中流砥柱”,更需要将预防的关卡前移。定期体检,恰似中医“望闻问切”的现代升级版,既能捕捉身体细微的失衡信号,又能为精准调理提供科学依据。一、未病先防:体检是中医“四诊”的延伸《黄帝内经》有
03-24
2025
一、运动对血压的调节机制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运动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具有强大的舒张血管作用,能够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长期坚持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维持血管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2.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交感神经兴
03-21
2025
一、控制钠盐摄入1.钠盐对血压的影响机制:过多的钠盐摄入会使人体的血容量增加。因为钠离子具有亲水性,会吸引水分在血管内潴留,导致血管内压力升高,从而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长期如此必然促使血压升高。据研究表明,每天减少 1 克盐的摄入,收缩压可降低 1 - 2mmHg。2.日常饮食中的钠盐来源:除了日常烹饪中使用的食盐
03-21
2025
春季多梦不一定映射出心脑血管相关问题,以下是具体分析:一、多梦的常见原因1.季节因素: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大脑的血液循环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导致多梦。此外,春季白天时间变长,夜晚相对缩短,人们的睡眠时间可能受到影响,睡眠质量也可能随之下降,容易出现多梦的情况
03-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