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预防方面,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意味着,通过日常习惯的调理,我们可以让身体处于更具“防御力”的状态。中医说的“体质调理”,正是维护健康、增强正气、降低健康风险的方法!
这些特征和习惯的人中医认为体质更具“防御”优势
匀称的身材
体型匀称、在标准区间内的人,预示着脏腑功能运作协调。中医认为,过瘦可能反映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而过重常与痰湿内盛、气血运行不畅相关。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其功能的正常对于维持体重和体内“湿浊”代谢很重要,湿痰瘀阻被视内环境失衡的因素之一。保持体型匀称反映了脾胃和代谢系统功能良好。
遵循昼夜节律
中医的核心观念是“天人相应”,人体气血运行、脏腑机能依循自然界的昼夜节律而变化。夜晚属阴,是肝血回藏、身体进行深度修复与更新的黄金时段。长期熬夜或睡眠紊乱会耗伤阴血,虚火上浮,扰乱脏腑节律,导致正气耗损。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以及时修复,脏腑得以调整,滋养正气、维护阴阳平衡。
坚持适度运动
中医认为“动能生阳”。温和、持恒的运动有助于舒展筋骨,宣通毛窍,推动全身气机的畅达和血液的循环不息。避免了气滞的状态,并促进气血的自然流通,同时有助于体内津液的合理运行和代谢产物的排出。运动贵在坚持和适度,避免过度劳累伤气,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都是中医建议的方式。
远离烟草,限制酒精摄入
烟草燥热有毒,吸入肺内,耗伤肺之阴津,影响其宣发肃降功能,长此以往热毒炼津灼肺成瘀。过量饮酒酿生湿热,湿热困阻,损伤脾胃肝胆,甚至深入营血,蕴毒生变。规避烟害,严格限酒,是保护津液、远离“热毒”、“痰浊”侵袭的重要一步。
内在情绪平和稳定
中医重视情志调养,认为“百病生于气”。长期处于焦虑、忧郁、愤怒或压抑状态,易导致肝气郁结不畅。气郁则影响血行,久之则可能形成瘀血;气郁亦能化火扰心,或横逆脾土,妨碍运化生痰。心境的平和宁静有助于维持气血流畅、脏腑和谐,此乃守护正气稳固的内在关键。
中医说的“正气”,即是身体的内在防御力,它的强健与否,根植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规律的生活节奏有助于气血循行的秩序,均衡的饮食滋养着脾胃运化气血的动力,适度运动则推动气机周流,避开的烟酒毒害护卫着营卫之气免遭损伤,而情绪的平和更是守护脏腑安宁的内在屏障。防癌体质并非天生,而是后天习惯的积累!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与您携手,从日常着手,关注点滴积累,共同打造属于自己的“抗癌体质”!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