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有三伏,热在中伏。正值大暑、中伏时节,“上蒸下煮”模式开启,一时间酷暑难耐。窗外艳阳蝉鸣,太乙堂中医医院理疗科,患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气温高、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此时冬病夏治,可达到增强药力、缩短疗程、“治半功倍”之效。
《黄帝内经》记载:“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为筋骨系统正常、经络气血流畅,是古人的健康长寿之法。
在几十年的行医实践中
太乙堂杜保国主任愈发认识到经络是一种实在的物质系统,对经络穴位的分类分布、起止流向、性质功能、作用现象、运行规律等条分缕析。
作为冬病夏治的行家里手,杜保国主任如是说,人体经络的分布状态与神经、血管类同,与树木干支分布相似,有主干、支干、细支三类,在经络为经脉、络脉、孙脉三脉。经络上密布着穴位,经络功能主要是通过穴位去实现。穴区组织中有着丰富而多样的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丛,证明了经络穴位与神经紧密相关。针刺实验也说明神经干以麻为主,血管以痛为主,肌肉、肌腱、骨膜以酸胀为主,经络则兼而有之。
经络病象往往反映在相应经络的有关穴位上。如阿是穴通常在孙脉上形成,因为孙脉细小,容易堵塞产生气节,出现痛感,这就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道理。
杜保国主任家学渊源,熟知穴位解剖学研究成果。深知针刺止痛的作用既与腧穴本部位解剖学特点有关,同时也与全身形成相互调节的关系。主任将穴位的高敏感性、低电阻性、穴位相对特异性、双相调节性、整体效应充分应用到平日的看诊中。经杜主任诊疗的病患,往往一次就解除了长久的病痛之苦。
可别以为杜主任只是一位严肃的老中医。主任诊室里清爽、整洁;医院附近的小河边,是主任上班前、下班后悠闲散步常常前往的地方。
杜主任说,夏季宜苦味养心。对于火气比较大的人来说,可多吃一些苦味食品。今天他特别推荐给大家一款凉拌苦菊。
凉拌苦菊做法:1、准备适量的苦菊,掰开切段,放入盆中用凉水泡一泡,时间大概20分钟就够了,清洗一下,捞出控干水分。2、先炸一些花生米,再放入大蒜、香醋、白糖、芝麻香油,翻拌均匀,就可以准备开吃了,清脆爽口,开胃解腻。3、按照这个方式做的凉拌苦菊,味道真的挺不错,回味有点苦,苦味对身体有益,尤其是夏季,养心效果好,可隔三差五来一盘。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愿更多朋友了解,中伏冬病夏治的种种益处于三伏酷暑中,携家人共赴安康。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