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每逢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的以周期性、反复性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以下是对中医痛经的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痛经有虚实之分,临床上以寒证、瘀证为多见。具体病因与病机包括:
寒凝血瘀:寒邪侵入人体后,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使血液凝结成块,形成“瘀”,从而出现痛经的症状。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饮食失调等因素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气血郁滞不通,进一步加重血行障碍,久而久之也会形成“瘀”阻滞胞宫,导致痛经的发生。
气血虚弱:气血不足,不能充分濡养冲任胞宫,导致胞宫失于所养,不荣则痛,从而引发痛经。
阴虚血热:多由长期情绪抑郁或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引起,导致体内阴液亏虚,阳气相对偏亢,阴阳失衡,热扰冲任,气血逆乱,故见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月经量多等症状。
肝肾亏损:肝藏血,肾主生殖,若存在过度劳累、房事过度等情况,则可能导致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冲任失养,从而引起痛经。
中医将痛经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方法均有所不同。常见的辨证分型包括:
气滞血瘀型: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行经不畅,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寒凝血瘀型: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气血虚弱型:小腹隐隐作痛,喜按喜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湿热蕴结型: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经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有血块,带下量多,色黄臭秽,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多样,注重辨证施治,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中药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具体的药物组合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调整,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寒凝血瘀型:可选用温经汤进行调理,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气滞血瘀型:可采用舒肝理气、活血止痛的药物如逍遥丸等进行缓解。
气血虚弱型:补益气血是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的主要方法,可用八珍汤加减以健脾养血、调经止痛。
阴虚血热型:可使用滋阴清热的中药方剂,如知柏地黄丸等。
肝肾亏损型:需滋养肝肾,常用方药有当归地黄饮子等。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关元、三阴交、曲池、足三里等。针灸治疗需要在专业针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拔罐治疗: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使局部充血、瘀血消散,以缓解疼痛。对于痛经患者,可以选择在腰部、腹部等部位进行拔罐。拔罐治疗同样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艾灸治疗: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力来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经止痛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神阙、三阴交等。艾灸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按揉、点按、推擦等。
乳腺结节,这个让众多女性忧心忡忡的病症,从中医视角来看,与人体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相关。今天,就为乳腺结节患者们划重点,讲讲要注意的三点,助大家早日恢复乳腺健康。一、情志调畅,莫让气结堵乳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乳腺结节的形成,和情绪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抑
冠心病的调理离不开 “三分治七分养”,而药膳汤正是 “养” 的关键一环。针对冠心病患者常见的血压波动、情绪紧张等问题,以下 3 碗药膳汤从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入手,让护心变得简单又美味。一、桂圆莲子山药汤心气不足的冠心病患者,常感到乏力、心慌,稍一活动就气短,情绪也容易紧张不安。桂圆莲子山药汤能补气养心、安
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攀升,患者常因饮食禁忌而焦虑:羊肉究竟是“发物”还是“营养品”?中医认为,饮食需与体质、病情动态匹配。本文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解析肺结节患者的羊肉食用指南,并附上完整饮食禁忌清单。一、羊肉的“双面性”:营养与风险并存羊肉富含优质蛋白、铁、锌等营养素,可增强免疫力、改善贫血,对
“家里有人查出肺结节,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这是很多患者的担忧。事实上,肺结节是肺部局部组织的异常增生,并非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存在传染性。但中医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以下 4 类人因身体状态特殊,更容易被肺结节 “盯上”。一、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的人:外邪侵袭肺络长期接触粉尘、油烟、雾霾等污染物质,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