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不少人不仅感觉皮肤干燥,更出现排便困难、腹胀不适等肠道"秋燥"症状。南京太乙堂中医院专家指出,秋燥最易伤及肺与大肠,需要及时通过中医方法润燥通便,恢复肠道健康。
一、秋燥伤肠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津液易伤,肠道失于濡润就会导致传导失常。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伤肺也会影响大肠功能。常见症状包括大便干结如羊粪、排便费力、腹胀腹痛等。南京太乙堂中医师通过舌诊脉诊,可准确判断燥伤程度,区分温燥与凉燥的不同证型。
二、润通良方
针对不同类型的肠道秋燥,医院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
1.温燥伤津型:采用增液润肠法,选用玄参、麦冬、生地等药材
2.凉燥气滞型:运用温润行气法,以杏仁、苏子、当归为主药
3.阴虚肠燥型:实施滋阴通便法,主用熟地、肉苁蓉、火麻仁
三、食疗养生
日常饮食调理同样重要:
1.晨起空腹饮用温蜂蜜水
2.多食银耳、百合、芝麻等润燥食材
3.适量食用核桃、松子等富含油脂的坚果
4.避免辛辣烧烤等助燥伤阴之物
应对肠道秋燥不可盲目泻下,而应遵循"以润为通"的原则。南京太乙堂中医院建议,若秋燥便秘症状持续,应及时寻求专业中医调理,通过辨证施治恢复肠道润泽通畅。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