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同样接受治疗,有人恢复快,有人却总反复?”这是门诊中患者常问的问题。抛开个体差异,一个因素常被忽略,即情绪状态。中医认为,情绪不仅是心理反应,更会影响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对肿瘤患者而言,管理情绪绝非“心理安慰”,而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中医如何看待肿瘤?
中医认为,其形成与正气虚弱、邪气滞留相关。正气不足时,痰湿、瘀血、气滞等病理产物容易在体内堆积,日久形成有形之邪。《黄帝内经》提出“百病生于气”,这里的“气”既指呼吸之气,也涵盖情绪引发的气血紊乱。长期负面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肺气宣降失常,为肿瘤发生提供“土壤”。因此,中医治疗肿瘤不仅关注局部病灶,更重视调整全身状态,而情绪管理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二、情绪对肿瘤患者的双重影响
1. 负面情绪:加速病情的“催化剂”
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会损伤脏腑功能。
肝郁气滞:情绪压抑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许多肿瘤患者伴有胸胁胀痛、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与肝郁克脾相关。
心火亢盛:长期焦虑易耗伤心阴,导致心火上炎,表现为失眠、口舌生疮。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力,形成恶性循环。
肺气闭阻:悲忧伤肺,患者若长期陷入消极情绪,可能出现气短、咳嗽加重,甚至影响呼吸功能。
2. 积极情绪:康复路上的“助推器”
乐观、平和的心态能激发人体自愈能力:
调和气血:心情舒畅时,肝气得以疏泄,脾胃运化功能增强,有助于药物吸收和营养供给。
扶助正气: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积极情绪能提升阳气,增强抗病能力。
改善症状:部分患者通过情绪调节,发现疼痛、乏力等症状有所缓解,这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被激活有关。
情绪调理并非“万能药”,它须与系统治疗相结合。中医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等方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法,改善情绪引发的躯体症状。但若患者因此忽视规范治疗,无异于“舍本逐末”。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温馨提醒:既不过度恐惧病情,也不盲目依赖单一方法。保持情绪稳定,既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