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昼夜均分、阴阳平衡,是养生调体的关键节点。明代医家张景岳强调 “秋分前热而后寒”,此时稍不留意便易受外邪侵扰。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专家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针对秋分养生 “四防一固”(防秋燥、防秋凉、防秋乏、防秋郁、固正气)给出专业方案,助市民安稳度秋。
1.防秋燥
秋分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引发口干、鼻燥、便干等症状。南京太乙堂中医专家遵循 “秋冬养阴” 原则,推荐两款特色调理方:
润燥药膳:选用道地银耳、百合、山药等白色食材熬制 “五白粥”,其中银耳滋阴润肺、百合养心安神,搭配山药健脾益气,特别适合肺燥人群;
润喉茶饮:取麦冬 10 克、玉竹 6 克、胖大海 2 枚煮水,可缓解咽干咽痛,医院中药房提供代煎分装服务,方便携带饮用。
专家提醒,燥有温燥、凉燥之分,阴虚体质者需加石斛滋阴,风寒体质者可加生姜驱寒,建议先到医院做体质辨识再对症调理。
2.防秋凉
秋分后气温骤降,且 “阳消阴长” 易致困倦,南京太乙堂给出防护建议:
遵循 “秋冻” 原则但避寒邪,重点护住头、腹、脚三部位,医院针灸科推出 “温经通络贴”,贴敷关元、涌泉等穴位,可增强御寒能力;
3.防秋乏
调整作息为 “早睡早起”,每日 9-11 点按摩脾经太白穴。为帮市民精准养生,南京太乙堂开展多项惠民服务:线上发布 “秋分养生指南”,线下提供免费体质辨识,针对慢性病患者建立 “节气养生档案”,定期随访指导。
秋分养生关键在顺应时节、辨证调护。南京太乙堂中医医院用专业方案与暖心服务,将 “四防一固” 落到实处。若你有养生困惑,不妨到院咨询,让中医智慧守护秋冬健康。
温馨提示:本平台文章仅供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进行删除!